主页中文主页—屯垦与草

知青—草原的过客 1967 — 2007   

 

 

屯垦戍边与草原生态
        --
无序到有序、混乱到法治  -
曾经草原

 

 

第一批知青1967年到内蒙古,40年过去了,对内蒙古知青的四十周年,有各种看法和评价,站在不同角度(感情、利益、历史、环境)会有不同的回答。我是1967年到达东乌旗草原的,自然也有自己的认识,下面就是我的关于内蒙古‘知青’问题的看法。

背景:

    四十年前,正是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被废弃十周年,内蒙古乃至中国都处于无秩序的混乱状态。
    1967年内蒙古“革委会”成立,挖肃开始,夏天腾海清到京参加文革小组会议,决定派400名北京青年到东乌旗牧区,满都宝力格“革委会”张国礼等人到京内蒙古 接知青。
    120名北京知青到了东乌旗满都宝力格,并未按“革委会”要求留在场部,大部分到牧区蒙古包与牧民一起生产生活,也有到农区的;1969年屯垦戍边 ,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在东乌旗水源地乌拉盖地区成立,约1万名各地知青成为“兵团战士”到乌拉盖开垦草原。
1972年开始,随着 叛国飞机在蒙古国爆炸某位国家领导人非正常死亡,内蒙古建设兵团1975撤消 ,知青大部分返城,六师改由内蒙古农垦局管理,叫做乌拉盖农垦分局,招内地农民开垦,继续占据东乌旗土地。
    十年时间,内蒙古来来去去知青总数大约二十万人。


   
延续:

    部分牧区知青对牧民造成了压力甚至伤害,几年后他们离开了牧区,和牧民基本不存在权益纠纷,但是几位掌握了草原命运(权力)的知青,却成了上世纪八十年代在牧区划分草原、终止传统牧区生产方式以及九十年代末工业进入干旱草原无序开发、侵占牧区集体土地的推动者。
    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曾占用了大片的牧区集体土地进行开垦,
1975年兵团六个师全部解散,兵团变成了农垦局,继续占用牧区集体土地从事开垦(例如六师改成乌拉盖农垦 分局)。
    仅从原兵团六师来看,已经从几千人规模,通过转租土地和移入农户,发展成今天
1万 多人的乌拉盖管理区。 

 遗产:

    从文化的角度看,由于当时极左的政治环境,能深入牧区与牧民对话并接触到游牧文化真谛的,可谓是凤毛麟角—知青张承志的‘黑骏马’、姜戎的‘狼图腾’等文学作品
描写牧区生活,已经在社会公众中产生了很大的影响,尤其是后一部作品,真实讲述了草原生态被破坏的故事,使得游牧民的文化和理念,通过20多种语言版本,传遍了世界各地。
    其他知青的文学作品大多是个人感受,离牧民主体以及游牧文化还差得很远,部分知青甚至叫嚷 弘扬游牧文明的《狼图腾》是“伪文化”。。。至于兵团战士老鬼的作品,与张承志和姜戎的传世作品没有可比性。

 生态:

  
  从内蒙古草原生态的角度来看,从兵团占用草原屯垦至今,大面积天然草原植被遭到了机械化的开垦破坏,远非汉、唐时期可比,这种开垦、开发活动一直延续了四十年,造成内蒙古最后的天然草原湿地消亡,造成土地荒漠化难以遏制的局面。兵团六师,演变成了著名的乌拉盖开发区2004年被国务院取缔),,由于从农区引进移民超载放牧和占用水资源,已经造成 乌拉盖湿地消亡、乌珠穆沁草原中心地域生态恶化

 结语:

    知青
,就群体而言,是草原过客,绝非草原的主体。

    今天,仍有各种力量步知青后尘涌入草原地区无序的开垦、开发甚至‘治理’,会对草原生态 系统造成破坏和负面影响,这可能就是我回顾内蒙古知青四十周年时最大的感悟吧。

    无序到有序、混乱到法治,这就是我对内蒙古的希望。  


[参考]
   
内蒙古全国最大开发区毁草原生态进退两难 (新华社报道 2004.12.19)
      http://news.xinhuanet.com/newscenter/2004-12/19/content_2354635.htm
 

 

温故知新,看图说话 - 曾经草原

温故知新,看图说话 - 曾经草原